近日, 北京理工大学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余碧莹教授受邀担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七次评估报告(AR7)第三工作组领衔作者协调人(CLA,Coordinating Lead Author),负责第二章 《过去和当前的人为排放及其驱动》【Past and current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and their drivers】来自世界各国作者的统筹协调和撰写工作。这是继2018年魏一鸣教授入选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 CLA 以来,该实验室教师再次受邀担任IPCC第三工作组领衔作者协调人。
IPCC AR7领衔作者遴选,由各国政府及观察员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荐候选人,经过IPCC总部专家评估及审议,最终确定入选。IPCC第七次评估报告(AR7)第三工作组仅有2位中国科学家被遴选为领衔作者协调人(CLA),另一位是该实验室校友。入选IPCC评估报告CLA,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各国决策者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影响和风险评估、适应及减缓政策等方面的权威科学依据。自成立以来,IPCC共发布了六次评估报告,该系列报告成为气候变化领域最重要的文献,并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产生重大影响。自评估报告启动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报告编写进程,深度参与报告的流程和制度改革,在IPCC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余碧莹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能源与气候政策相关研究,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行业低碳管理、全球气候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创新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碳中和系统与工程管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受邀担任Applied Energy等多份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